2023中国科幻大会今晚将开幕,“光年奖”11年发掘百位科幻新秀
来源:北京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5-29 10:00:39


(相关资料图)

2023中国科幻大会将于今晚在首钢园开幕。在首钢园11号展厅,“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空间”主题展集中展出了一批科幻作品,它们都是北京科幻创作创意大赛“光年奖”设立以来的获奖作品。“光年奖”由北京市科协设立,经过11年的发展,已发掘、培养科幻新秀百余人,成为我国科幻类征文比赛中最重要的赛事之一。

银河系有多宽?即使以光速奔跑,也要跑上10万年才能横穿,也就是说银河有10万光年宽。为描述庞大无垠的宇宙,人类设立了光年单位。市科协设立“光年奖”,则是为了激发科幻创作者无边的思维。

2018年,科幻作家杨晚晴首次投稿参赛,就一举夺得第七届“光年奖”短篇一等奖。“有些惊讶,不可思议,特别激动。”虽已时隔多年,回忆起那次获奖经历,杨晚晴依旧感慨不已。“那时我就是一个科幻圈的素人,没想到这个奖对新人这么友好。据我所知,在科幻文学领域,很多新人作者都是从这里‘出道’的。”

科幻作家吕默默也是这样“出道”的。本职工作从事科学教育的他,把“硬科技”的知识放在课堂上,而将对前沿科技的人文思考写进了自己的科幻作品。“科幻小说是有一定预言性的,重点探讨那些可能改变社会的科技会怎样影响人类的未来。但作为科幻基础的科普,需要有一个‘硬核’的核心,也就是科学性,在此之上才能谈作品的艺术性、娱乐性等等。”

在创作的道路上,“光年奖”给了杨晚晴坚持下去的动力。“我曾经有一段被拒稿退稿的经历,获奖评语里的‘文笔佳美’四个字,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。”现在,已经成长为“光年奖”评委的他,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新成长起来的科幻作者,在评选中不仅肯定作品的优点,也会指出不足,帮助作者进步。

杨晚晴清晰地感受到,近年来,科幻文学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。来自各行各业、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作者都参与到了科幻写作中,科幻作品的风格越发多样。“去年我担任‘光年奖’评委时,注意到一篇名为《夹心饼干》的作品,后来了解到作者是从事影视行业的。他的行文带着魔幻文学的色彩,让我印象深刻。”杨晚晴说,十年前,科幻作品还是比较小众的文体,通过这种大赛的机制,科幻的氛围逐渐培养起来,“我们正走到科幻的黄金发展阶段。”

“光年奖”创办至今,已累计收到作品3500余部,共计6000万字。其中,90%以上的获奖作者为19岁至40岁的群体,“光年奖”也因此被科幻作者称为“对新人最友好的奖项”。目前,通过该奖项已策划出版科幻图书15种19本,发掘出百余部优秀科幻作品并对其创作者予以培养扶持。

目前,吕默默仍在坚持科幻创作。“《流浪地球》系列电影的热映,对科幻创作影响很大,这对我们科幻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,更要加紧创作。”他期待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也能转化为优秀的科幻电影,“文字和影视给人的冲击感是不一样的。希望有一天,我也能像大刘(刘慈欣)一样,坐在台下,热泪盈眶又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的作品走上荧幕。”

市科协表示,科幻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,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。通过赛事,可以吸引、挖掘、扶持科幻创作创意人才成长,打通科幻创作、科幻教育、科幻产业、前沿科学之间的壁垒。未来,将进一步发挥北京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资源优势,营造科幻发展生态,促进首都科幻产业发展。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